倒绷孩儿
![倒绷孩儿](/d/file/titlepic/chengyu3849.png)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晏公闻而笑曰:‘苗君竟倒绷孩儿矣。’”
例子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绷孩儿,亦复何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念秧》)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bēng hái ér
注音ㄉㄠˋ ㄅㄥ ㄏㄞˊ ㄦˊ
繁体倒綳孩兒
感情倒绷孩儿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应该的失误。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稀里哗啦(意思解释)
- 屈指可数(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轮焉奂焉(意思解释)
- 着手回春(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春风风人(意思解释)
- 连编累牍(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命与仇谋(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坑坑洼洼(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解释)
- 骂骂咧咧(意思解释)
- 惊心悼胆(意思解释)
- 服气吞露(意思解释)
- 一棍子打死(意思解释)
※ 倒绷孩儿的意思解释、倒绷孩儿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来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新仇旧恨 |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枝对叶比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奇才异能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