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不待


拼音bù dài
注音ㄅㄨˋ ㄉㄞˋ

不待

词语解释

不待[ bù dài ]

⒈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needlessly;

引证解释

⒈  用不着;不用。

《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

⒉  不想;不愿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俺姐姐针綫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
《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我心里还不待吃,等我去喝些汤罢。”
《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 本等不待下气,只是叫 寄姐 鬭败了的鸡,不敢展翅。”

国语辞典

不待[ bù dài ]

⒈  用不著。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不待赭污之权,而奸渠必翦。」

⒉  不想、不打算。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怕不待闲争气,赤紧的难存济,我则索折腰为米。」

⒊  等不及。

《红楼梦·第七回》:「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正是呢……。』」

分字解释


※ "不待"的意思解释、不待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同疾病不声不响地对抗了一两天后,不得不待在屋里,不能出来。

2., 在此期间,脱皮掉肉,劳形劳神自不待言,单是摆脱名利、浮躁、浅薄、畏难等等人性弱点的束缚,就需要非同寻常的意志。

3.现在,张老大不仅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且是“肝肠寸断无处诉,黯然魂销心无着。

4.这种说法和做法简直匪夷所思:有关部门越俎代庖自不待言,以我之标准行生杀大权,令公开审理的程序正义荡然无存。

5.天高云淡又经秋,不吝青春吝白头。年少有为时不待,老来无事岁空流。太君期颐执军令,姜尚杖朝扶钓钩。富贵贫穷皆梦幻,沧桑历尽勿须愁。

6.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7.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8.世间功名富贵之人,以生为乐也,不待言也。欲学出世之法,而唯在于好名,名只在于一生而已,是亦以生为乐也,非以生为苦海也。

9.想罢,唐城面现惊喜,不待张让再劝,连俯身拜于张让面前,大声道:“孩儿拜见义父!”。

10.但是在世纪末的学界,确实真真切切地只兴起一股热衷探讨道德的巨大潮流,伦家们自不待言,学家们也不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