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笔记](/d/file/titlepic/cidian95292.png)
词语解释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所做的记录。
例听课笔记。
记笔记。
英note;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英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记录。
英take down;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 宋 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 蒙古 人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 明 人笔记一则为例。”
⒊ 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引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 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 《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笔记[ bǐ jì ]
⒈ 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近札记
⒉ 记录。
例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⒊ 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
引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分字解释
※ "笔记"的意思解释、笔记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兰西斯·培根
2.皇帝口述的命令也是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由朱笔记录,再由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3.吴若权的演说在星期天早上举行,大学生座无虚席,演说完还留在座位上“整理笔记”。
4.每张书信上所写下的大事小事,祝福或倾诉,邀请或公务。那些封存了的笔迹,在经过漫长的无人认领的等待后,便落向了人世外的年华,而每一页笔记载下的句子,都带着温暖而美好的本意......落落
5.陈兴东把书本和笔记本分门别类放到书桌上和抽屉里,这时他拿起一个道林纸的硬壳笔记本看了看,便打开封面。
6.她一杯一杯地喝着咖啡,用她最好的钢笔在价格不菲的亚麻色笔记本上写下短小的观察笔记和故事构思。情绪偶尔变得恶劣时,她会怀疑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其实只是对文具的恋物癖在作祟。真正的作家,在废纸片、汽车票、牢房的墙上也一样文思如泉涌。而爱玛面对克重一百二十以下的纸张完全没有灵感。
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弗兰西斯·培根
8.爸爸一边查资料,一边做笔记。
9.在昨天晚上的睡梦中,我梦见了自己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
10.我的灵感笔记本中大概只有1%会真正演化成小说,所有的思考与自我问答,都是为了这1%的相遇。
相关词语
- rì jì日记
- lǎo cán yóu jì老残游记
- shí yí jì拾遗记
- wǔ sè bǐ五色笔
- shū jì书记
- shàng jì上记
- guān cháng xiàn xíng jì官场现形记
- jì yì记忆
- jì de记得
- jì lǐ gǔ记里鼓
- jì zhù记住
- jì lù记录
- jì yán记言
- fó jì佛记
- zǎi jì载记
- jì zhě记者
- wàng jì忘记
- kē mù jì科目记
- dòng bǐ动笔
- dēng jì登记
- fèn bǐ奋笔
- jì lǐ chē记里车
- lǐ jì礼记
- jì lǐ duī记里堆
- sù jì jì hào速记记号
- zhuàn jì传记
- lǎn bǐ揽笔
- nán háng jì南行记
- hú bǐ湖笔
- shū jì piān piān书记翩翩
- bǐ jì笔偈
- dìng míng bǐ定名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