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读书


拼音dú shū
注音ㄉㄨˊ ㄕㄨ

繁体讀書
词性动词


读书

词语解释

读书[ dú shū ]

⒈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read;

⒉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study;

引证解释

⒈  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⒉  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

《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⒊  宣读盟辞。

《穀梁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⒋  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国语辞典

读书[ dú shū ]

⒈  阅读书籍。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念书

分字解释


※ "读书"的意思解释、读书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他是个只做学问,不求闻达的读书人。

3.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释;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4.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

5., 小李开始很讨厌读书,不想日久天长,反而喜欢读书了。

6.读书会增值,通货会贬值,情意会升值,祝福会保值,看我的短信于你绝对值:祝你钱财涨值,工作顺直,心态率直,聪明正直,言信行直!

7.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

8., 后来人们总结了一个成语叫做“凿壁偷光”,其实我们读书人的是不能说“偷”,读书人的事…

9.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10.十一、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里人便纷纷来到活动室,读书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