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
词语解释
讽刺[ fěng cì ]
⒈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指责和嘲笑。
例不要讽刺人。
英satire; mock;
引证解释
⒈ 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
引《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唐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 梁建 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⒉ 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国语辞典
讽刺[ fèng cì ]
⒈ 以隐微的方式嘲讽讥刺。
例如:「这是一部讽刺社会乱象的电影。」
近讥讽 讥嘲 讥刺 嘲讽 嘲笑 挖苦
反奉承 恭维
分字解释
※ "讽刺"的意思解释、讽刺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自认为了不起,常用坐井观天来讽刺别人。
2.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脍炙人口,是因为用艺术夸张把吹牛者讽刺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3.甚至对于自身选定的归宿究竟如何,干脆放掷不管,而把自己当作他人一样,对于无可把握的终局甚至感到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好奇。
4.说来讽刺,整个西陆最富特色的景观,不是大陆北境的皑皑白雪,也不是南部一望无垠的田园风光,而是横亘于各国边境的森严壁垒。
5.“不平则鸣”,有正义感的诗人遂将满腔忿懑之气形诸笔端,以诗为武器,进行入木三分的讽刺与抨击。
6.我喜欢看那些讽刺仗势欺人,忘恩负义、欺贫爱富、为富不仁的坏蛋的戏,我敬仰戏中那些惩治这类坏蛋的英雄豪杰。
7.有人说,所谓“乱鸦”,是讽刺秦桧群党的,秦桧读了这首词,开始打击贬斥汪藻。
8., 这个相声用诙谐的语言,对落后人物作了善意的讽刺。
9.韩磊,伊洛瓦底杂志的漫画家和插图家,获得国际‘*权观察’组织的奖赏,表彰韩磊对缅甸军政权为目标的讽刺漫画成就。
10.任凭他人践踏取笑嘲讽刺耳,也动摇不了我坚定的决心。
相关词语
- cì jī刺激
- fěng lì讽励
- quàn bǎi fěng yī劝百讽一
- cī da刺打
- fěng yī quàn bǎi讽一劝百
- mǎ cì马刺
- cì mù刺目
- dài cì带刺
- fěng yì讽议
- fěng jī讽讥
- cì gǔ xuán tóu刺股悬头
- cì cì bù xiū刺刺不休
- biàn zhuāng zi cì hǔ卞庄子刺虎
- cì yòu刺宥
- cì kè刺客
- cī lā刺啦
- gǔ cì骨刺
- cì qiāng shǐ bàng刺枪使棒
- fěng quàn讽劝
- fěng dòng讽动
- bèi fěng倍讽
- cì huái刺槐
- tóu cì投刺
- cì dá刺答
- fěng cì讽刺
- fěng cì讽刺
- luò tuó cì骆驼刺
- sān cì三刺
- zhuǎn fěng转讽
- fěng zhí讽职
- fěng zhǐ讽旨
- chū cì出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