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nrán

凛然


拼音lǐn rán
注音ㄌ一ㄣˇ ㄖㄢˊ

繁体凜然
词性形容词

凛然

词语解释

凛然[ lǐn rán ]

⒈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awe-inspiring;

⒉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stern;

引证解释

⒈  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惊恐的神态。

《孔子家语·致思》:“夫子 凛然曰:‘美哉德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济 先略无子姪之敬,既闻其言,不觉凛然,心形俱肃。”
唐 刘禹锡 《蜀先主庙》诗:“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付青简以遗事,追 赤松 而并游,大节凛然,四方仰止。”
《水浒传》第六七回:“宋江 道:‘吾观 关胜 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
明 方孝孺 《贫乐窝记》:“戚然若蒙不洁而恐人之觉也,凛然若临百仞之渊而忧其坠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这位‘石头老人’的姿态十分傲慢,显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⒉  形容寒凉。

唐 孟郊 《杀气不在边》诗:“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开,可以满室凛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庆公 又命长枪手数十拒守 西华门 洞,终夜间寒风凛然。”

国语辞典

凛然[ lǐn rán ]

⒈  态度正直,人格严正。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凛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也作「凛如」。

分字解释


※ "凛然"的意思解释、凛然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就是云天,逍遥度日,侠气逼人,乐善好施,从不畏惧,机智果断,左右逢源,正义凛然。

2.他带病揭发“四人帮”的罪行,一字千钧,大义凛然。

3.当天气慢慢变冷、大地渐渐僵硬,曾经碧绿矫健的身姿在瑟瑟秋风里慢慢变老变黄的时候,他以坚韧支撑着憔悴,大义凛然地抵抗着风霜的侵袭;当万物渐渐褪去色彩、生命渐渐萧条的时候,他为大地展示了生命的顽强。

4.竺可桢爷爷一生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大义凛然,冰清玉洁,宽宏大度。潜心研究时,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遇到困难时,他临危不惧,不屈不挠。他一生献生气象事业,鞠躬尽夺,死而后已。

5.在敌人的法庭上,王若飞同志大义凛然,慷慨陈词。

6.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7.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8.他十分大义凛然,而她却十分力挽狂澜。

9.他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10.金飞站起身,看了下在做的十几个人,义正词严、大义凛然的吐气开声:“刚刚萧菲菲师姐说的对,我坚决支持导师把这个决定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