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ǒngshì

总是


拼音zǒng shì
注音ㄗㄨㄥˇ ㄕˋ

繁体總是
词性副词

总是

词语解释

总是[ zǒng shì ]

⒈  永远地;无例外地。

always;

引证解释

⒈  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荆水 藏形, 岐山 隐跡,总是潜修窟。”
茅盾 《子夜》一:“大凡教书的人总是那么灰色的,大学教授更甚。”

⒉  纵然是;即使是。总,通“纵”。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诗之一:“南朝 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总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箭矢。”

国语辞典

总是[ zǒng shì ]

⒈  一直都是。

如:「他做事总是慢吞吞的。」

分字解释


※ "总是"的意思解释、总是是什么意思由恒初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思考一次战役时,我在内心与自己辩论,力求驳倒自己;在制订战役方案时,我是最谨小慎微的人。我总是扩大危险和意外,即使我看来高兴,其实我始终极度紧张和激动。

2.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总是迎着晨曦大踏步前进;而暮气深重的人,则老是像寒鸦恋着夕阳,对过去的“得意的晨光”,时时发出廉价的呻吟和惋惜。

3.一百十、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噶风还是下雨,边防战士总是竖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卫着祖国。

4.这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授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啊,是个功成名就的人,平时总是文质彬彬的。

5.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6.他在工作上扎实肯干,无论领导交给什么任务,他总是专心一志地完成。

7.奶奶总是夸奖王阿姨家的小妹妹长得很标致。

8.在学术问题上,他总是一丝不苟,溯本求源。

9.曾经,她觉得死亡并不可怕。原来,当死亡就在眼前时,她还是会心慌,还是会受惊。人,总是要身临其境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铭荨

10.他行为谨慎,总是主动避免瓜田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