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简介)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简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以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简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简介)

1、栈道这种常见于险峻山区的道路形式,是在陡峭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在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今人所见关于栈道最早的记载是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在二千多年前是人类历史上的杰出创举。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

2、与古长城相比,栈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沟通,如《战国策·秦策》中秦丞相范睢所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在中国,古栈道与大运河、长城一并,被列为古代三大杰出建筑,在军事防备、物资运输、民间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所谓栈道,即古人为了解决崇山峻岭中的交通问题,尤其像秦岭这样的天然屏障,而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一侧及拐弯处,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在有些地方的栈道上加盖顶棚。有顶棚和栏杆的栈道,远远望去好像一长串空中楼阁,被古人称为“阁道”。桥梁是横水而过,栈道是傍水而行,栈道中有时也有加盖顶棚的桥梁,故也称栈道为“桥阁”。据说秦国所修金牛道,便是中国最早的栈道。金牛道又叫“蜀栈”,北起陕南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其中,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被诗人李白在诗中感叹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4、与宝鸡有关的人尽皆知的成语,叫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陈仓”乃宝鸡的古名,此处特指渭河北岸的陈仓古渡口;“栈道”指的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由秦岭古道、褒斜道、连云栈道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崖绝壁和泥沼之地。栈道在关中的出口斜峪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

5、“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源于一段古代历史。当年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大家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结果,最先进入咸阳的是刘邦,而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既不想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肯让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其为汉王,以南郑为都城,期图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同时,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6、刘邦表面上服从这个布局,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烧毁栈道,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是为了迷惑项羽,使其松懈对刘邦的戒备,以为刘邦不打算回返了。刘邦到了南郑,拜韩信为大将,商议向东发展、夺取天下之策。于是,韩信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暗中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抄小路袭击陈仓,杀死守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刘邦全部占领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7、由此可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的军事含义是:在正面迷惑敌人,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该成语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将其引申开来,即以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而使其不备的策略,也可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在使用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直接以“暗渡陈仓”单独来使用。

8、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缘故,还发生了另一个成语故事。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与成语“不谋而合”(即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

9、“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合思想,对今天的旅游审美有着重要的启示。旅游是集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对人与环境亲密无间的结合,对沟通人际关系,对人类消除焦虑感、抑郁感,恢复心气平和,意义甚大。可见旅游的美学本质就是追求和谐,而古栈道文化体现出来的和合精神对当前更好地开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的典故

1、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二、典故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于是,刘邦实现了先入关中的约定。

2、扩展资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背景由于秦朝暴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九月,刘邦在沛县主吏萧何和狱椽曹参等人的拥戴下聚众响应起义,称沛公,不久刘邦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及湖北西部三郡)封于刘邦,迫其离开关中。刘邦在汉军将士急切思念并盼望早日返回故乡,有些意志薄弱又迫不及待的人已经逃跑。刘邦主动推波助澜,借势还定三秦,亲率汉军出汉中发动灭三秦之战。刘邦采纳将领韩信建议走陈仓道,决计突袭关中,东向与项羽分争天下。

三、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简介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今陕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秦军的降将把守。刘邦自知兵力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_暗渡陈仓的计策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方,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暗地里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关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恒初网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