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
1、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是一种蒙古民间的两弦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其琴身完全由木材制成,可分为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具有独特的造型及演奏方法。
2、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的乐器,是一种两弦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马头琴。马头琴的前身为勺形胡琴,勺形胡琴即古代蒙古族人民将喝酸奶用的勺子用牛皮包好后在系上两条马尾制作的琴弦制作而成,最早在在《元史》卷71《礼乐志》中有过记载。
3、马头琴长约一米,可分为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琴身完全由木材制成,使用的木材常为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琴柄为雕刻成马头形状的木头,而琴弦则为两根马尾,共鸣箱为包裹在牛皮与羊皮的梯形中空木材。
4、马头琴由古代的蒙古族人民发明,蒙古族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和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分布。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即今天额尔古纳河一带,十三世纪开始逐渐演变为一个新的民族。
二、“马头琴”是哪个民族常用的乐器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蒙语称莫林胡兀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
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十二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琴杆用梨木、红木制,大者全长124、小者全长70厘米。音箱呈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六方或八方形。框板用硬木制,两面蒙马皮、牛皮或羊皮,并绘有图案。也有背面蒙松木薄板的。两侧开有出音孔。琴杆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轴。弓用藤条作杆拴以马尾。张两条马尾弦。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改革制成数种马头琴。一种全长100厘米。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张尼龙弦。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另一种全长128厘米,音箱膜板结合,面板中央挖椭圆形洞框,蒙以蟒皮。增置弧面指板,张三条金属弦。定弦A、d、a。音域A—c2。
演奏时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按弦法颇为独特,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顶弦,无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顶弦。有颤指、滑音、双音、拨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右手有顿弓、击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
传统乐曲有《朱色烈》、《阿斯尔》、《走马》、《四季》等。
三、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
早期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尤其是同蒙古民族的“乌尔图道”(即长调民歌)相结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亦可独奏曲目。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五类:
1、原生民歌,如《朱色恋》、《八雅铃》。
2、英雄史诗曲牌,如《奔马调》、《打仗调》。
3、马步调,即表现马形象的曲调。
4、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如《荷银花》、《莫德烈》等。
5、汉族古老曲调,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相传有一牧人为怀念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
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牧马人之歌》《青松》《朝霞》《叙事曲》《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干杯》。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和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