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通假字(桃花源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大家好,关于桃花源记通假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桃花源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桃花源记》通假字归纳有哪些

桃花源记通假字(桃花源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具”通“俱”,完全,详尽。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二、桃花源记的通假字有哪些

1、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2、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3、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4、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5、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7、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8、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9、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10、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11、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12、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13、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14、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15、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16、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17、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18、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三、《桃花源记》的通假字有哪些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恒初网 » 桃花源记通假字(桃花源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