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楼兰古国图片这个问题,新疆楼兰古国图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楼兰古国遗址游楼兰古国遗址在哪里
楼兰指古楼兰国,位于今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西部。
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古楼国,现在位于罗布泊西部,罗布泊在古代是西域的枢纽。王国东起固阳关,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古楼国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汉代西域政府管辖。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只剩下一片废墟。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却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延续了800多年。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早在2世纪,楼兰就是著名的有城市概况的国家在西部地区。东至敦煌,西北至焉耆、尉犁,西南至若羌、且末。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从楼兰分叉。它是根据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献命名的,其中称该城为库洛莱娜与楼兰和HuluLaina。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等人多次来到这里。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古代楼兰的记载是以玄奘0755年到79000年的记载为基础的。
记录:鄯善王国,本名楼兰,王治之安泥城,去阳关一千六百里而昌长达6100英里。5570户,14100口。在他的旅行结束时,玄奘三藏做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叙述:从此,他跋涉千里,来到了那波波故国,即楼兰地。
1.为了保护楼兰遗址,禁止游客进入。犯罪团伙曾经在这里行窃,毁坏了中世纪的很多东西。此后,楼兰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严密保护。
2.楼兰遗址地处沙漠,危险多,威胁生命安全,而且全是风沙,不是玩的好地方。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部。它是根据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献命名的,其中称该城为库洛莱娜与楼兰和HuluLaina。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等人多次来到这里。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说法一:楼兰在战争中消失了。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列强入侵,楼兰城破,后被废弃。
说法二:楼兰因干旱缺水,生态恶化而衰落。上游河道被截断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颁布了天下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声明:楼兰消失与罗布泊南北迁徙有关。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迁徙的周期约为1500年。3000多年前,楼兰地区生活着一个欧洲部落,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与罗布泊的迁徙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路开通有关。哈密(义乌)、吐鲁番的北方丝绸之路开通后,穿越楼兰的古丝绸之路沙漠之路被废弃,楼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陈述:楼兰毁于瘟疫。一场来自外地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十个居民中九个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人纷纷逃离楼兰。
声明: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引进的蝼蛄,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壤中。它能在楼兰地区的白色石膏土上谋生,成群结队地进入民居。人可以我不能消灭他们,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这座城市。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着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下游,寻找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丘。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漏了很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于是他们去找水,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面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有烽火台。
楼兰古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西域枢纽。王国东起固阳关,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只剩下一片废墟。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前,却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1.细石器主要有柱状石芯、圆盘刮刀、细石叶三角石铁器、月桂叶石矛、离石等。这些都是在罗布泊和楼兰市沿岸采集的。现在他们收集扇形的石核、石头、树叶等。在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巴州文化研究所。采集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库鲁克塔格山脚下,现藏于西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楼兰出土了包括石刀、石花等其他石器;古城串珠石出土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瓦石峡古城考古研究所。
1.汉代的遗物主要有:陶碗,高5.3厘米,直径7厘米,有砂和红陶。带流陶瓷杯高9-10厘米,直径11.5厘米,底径11厘米,长4.5厘米,宽4.5厘米,槽深2.5厘米。红色,嘴直,肚子略鼓。大平底环形单耳。陶瓷灯,高12厘米,直径8.5厘米,高4.6厘米。底径5.7cm,混砂灰陶。上述陶器出土于古墓葬楼兰,现藏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2.汉晋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陶箭筒,高24.5厘米,直径25厘米,厚0.8厘米,混有砂粒和粗糙的灰陶,口微张,唇尖,颈短,肩弯,肩上有两耳,底平,底部有许多小圆孔。出土于古城楼兰,现藏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3.宋元遗物陶虎子,最大腹径30厘米,高20厘米,流长8厘米,直径5厘米。它混合了沙子和灰褐色的陶器碎片,有圆形的底部,带状的大梁,腹部有波浪线和锥形刺等标志。几个陶瓷坩埚,高8~11厘米,直径5~6厘米,呈圆柱形,底部圆,内壁残留铜渣。出土于瓦石峡古城遗址,现为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1.陶与石并用时代的遗物主要有:高16.5cm,直径6cm的角木杯,以原木的自然形态制成,口部扁平,中心中空。还有木刀、木角、脊木条、木雕人像等。出土于孔雀河古墓,现藏于新疆西藏考古研究所。
2.汉代遗物主要有:一块高13厘米的高大木板,四根柱子支撑着一块长39厘米、宽24厘米、厚3厘米的椭圆形木板;肩折木环,高,直径14cm,直径11.5cm,底径6cm,两肩对折,双腹打开,沿外侧对折,上腹向内弯曲,下腹倾斜,形成小底,内部雕有两弦绕身,小圆平底。它们都是从高泰罗布泊古墓中出土的,现在藏在西藏新考古研究所。
3.汉晋时期的遗物主要有:空心木板,宽9厘米,宽5.3厘米,厚1.5厘米,略呈方形,刻有短柄和两个长孔。此外,还有木雕卡片和木俑。这些木梳都是从古城楼兰出土的,木梳是从米兰收集的。他们现在在新疆西藏考古研究所。
汉代遗迹。主要有漆圈、漆盖等。它们都是在罗布泊、高泰和古墓中出土的,现在都在新疆考古研究所。
1.铜器石器的遗物主要有:骨针,长约10厘米,柄上刻有几何纹饰。孔雀河古沟出土。
2.汉晋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骨梳、骨雕动物饰品。楼兰古城出土。3.唐代遗物主要有吐蕃甲骨文,长17.5厘米,宽2.3~10.7厘米,骨上用墨汁写有四行吐蕃文字。米兰古徐堡出土。以上尸骨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1.汉代的遗物主要有:铜镜(残片),出土于罗布泊高泰古墓,现藏于新疆考古研究所。鼓肚,圆底,薄壁如纸,有对称的两个钮耳。铜镊子,长5.4cm,宽0.8cm,柄上有活动箍,可上下伸缩。此外,还有小型铜像、铜针、铜环、燕尾形铜箭头和各种铜饰品。都是楼兰古城出土的,而鎏金铜鹿和铜簪是米兰古城出土的,现在在新疆考古所。
2.宋元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铜矛,长6.2cm,宽2.5cm,中间有断矛头和断脊,两侧为扁尖矛,矛柄长1.5cm。此外,还有铜勺、各种铜匾、铜首饰等。出土于军瓦石霞古城,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1.汉代遗物主要有:镘刀,共6件,均为三角翼镘刀,长5-8.9cm,宽2cm。现为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八、古钱币
1.汉代榆树有一个环孔,直径0.9cm,长0.3cm,厚0.8cm,内外无廊,上书半二正面和背部挺直;辛莽大全50,圆形方孔,直径2.5厘米,孔边长1.7厘米,游廊0.1厘米,上有大全50投在它的脸上;奶油币,圆形,无齿孔,直径2.7cm,厚0.3cm,钱面图案看起来像单人骑的骆驼。以上古钱币均收藏于楼兰遗址。现西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其他古钱币主要有汉代的五铢、辛莽时期的火圈、唐代的开元鲍彤等。先后收藏于楼兰古城、米兰古城、瓦石峡古城,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考古研究所、巴州文管所。
1.汉晋时期遗物中有3块玻璃,分别为半透明、粉红色、草绿色和灰色。楼兰古城出土,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宋元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长颈玻璃瓶,高16.9厘米,直径5厘米,淡绿色,小口,长颈,底凹。瓦夏古城出土,现为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1.铜器遗物毯,土黄色,羊毛粗细均匀,毯面平整,边上有流苏,流苏长1.5-2.5厘米。平纹组织,每平方厘米有6条直径线。孔雀河古墓沟古墓出土。
2.汉代的遗物主要有毛毯、毛织品等。所有这些都是从罗布泊高泰古墓中出土的。
3.汉魏时期的遗物包括羊毛鞋等。在米兰古城出土的。以上毛织品均收藏于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1.汉代丝织品主要有《汉书西域传》,织锦长34.4厘米,宽22.8厘米。锦缎表面是由蓝色线,黄色,棕色和
1.铜器石器时代麦力孔雀河古墓沟出土。
2.麦穗、黍稷、西部经济、桃核等。在汉晋时期出土于楼兰古城,现藏于新疆考古研究所。
1.汉文和曲律的竹简和文献有几十种,是汉晋时期的遗物。发现于楼兰古城和米兰古城。现西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米兰古吐蕃堡出土唐代吐蕃木简和文献。木块数十块,正反面横写吐蕃墨书;文件是用纸做的,正面用墨水写的是吐蕃文。现为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3.1979年在瓦石峡古城出土了1号和2号两件元代文献。都是纸墨汉文行书,有常用字,也有其他字。
十四。吐蕃文石铭文、石刻和佛经
1.阿尔金山藏唐代遗物吐蕃铭文,长27.6厘米,宽20.4厘米,厚1.4厘米,有四行吐蕃语阳、阴。现西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古代藏文佛经石刻。1984年,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库鲁克皮特勒克塔格山北麓和祁漫塔格山南部120公里的广大地区,先后在5个地方发现了大量刻有古藏文佛经的石碑,总数达2000多块,其中最多的一个地方有500多块。黄砂岩、千枚岩、板岩多用于石刻,其中最大的长125厘米,宽53厘米,厚6厘米,刻有11行字,多达1000多字。石碑多为两面刻字,刻字方法分为阴文和阳文两种。每块石碑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有的工整严谨,有的豪放雄浑,有的潇洒秀丽,刀法娴熟,细致巧妙。据鉴定,该石刻佛经属于7-8世纪文化。一些石刻佛经现在藏在西藏文化中心。
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罗布泊地区铁板河洛特米墓中发掘出一具完整的古罗布泊人尸体。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长约1.52米。木乃伊有一张精致的脸,瘦脸,深眼睛,高鼻子。她的皮肤、指甲、头发都保存得很好,皮肤是棕色的,头发是棕褐色的。当尸体被挖掘出来时,上半身是赤裸的,只裹着一件非常粗糙的呢绒,下身被一块素色羊皮裹着。头上戴着一顶插着两只雁翎的毛线帽,脚上穿着一双皮靴。尸体的脸上盖着一张羊皮,羊皮上盖着一个用芨芨草茎和蒲草叶编织的扁筐。她的头旁边还有一个篮子,也是用和上面说的扁篮子一样的原料做成的。
这具女尸经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单位鉴定,死亡年龄约为40-50岁。据我国从事古人类学的学者初步鉴定,认为这具古尸具有古雅利安人的特征。通过碳14测定,这具古尸大约有3800年的历史。古尸现藏于新疆考古研究所。
楼兰,一个神秘的古国。据《汉书西域传》年《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年记载,楼兰古城始建于中国魏晋时期,公元前176年至630年。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当时的古楼兰国是各国的贸易枢纽,国家非常繁荣。没想到,古老的楼兰国一夜之间神秘消失。
楼兰古国存在吗?史书上有记载,但后来很多人怀疑。事实证明,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楼兰的存在。直到1900年,一位名叫斯文赫丁的瑞典探险家在沙漠中分发了一块雕刻精美的木板,通过这块木板找到了古楼兰国的遗址。这时,古老楼兰国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了。
楼兰属于罗布泊地区。那时的罗布泊不像现在这样荒芜,寸草不生。当时四周都是绿草如茵,金黄色的麦田,非常漂亮。其中,楼兰古城是一派繁荣景象,各种出口商品(如丝绸、香料、茶叶等。)必须通过它进行贸易。所有的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来休息和交易,楼兰古城成了世界各地商业、文明和艺术的聚集地。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古代楼兰国常年被鲜卑人入侵,导致国家的消亡;第二种是:当时楼兰发生了类似瘟疫的瘟疫,于是国家就消失了。但是战争或瘟疫赢了不要让整个国家完全消失。后来,专家们证实了楼兰的真正原因通过研究发现:楼兰古城被太阳埋葬了。太阳埋葬需要砍伐树木来建造。久而久之,植被逐渐消失,树木的消失加剧了水土流失,环境变得很差。当绿洲消失,没有水源,人们可以无法生存。这导致了古楼兰国的消失。
楼兰古城创建于中国魏晋时期,曾一度兴盛近500年。楼兰从一个非常繁华的国际商贸城,走到现在的荒凉贫瘠,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惋惜,还有很多未解的文化谜题。更重要的是,这个失落的古国给我们带来了保护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
楼兰古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西域枢纽。王国东起固阳关,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只剩下一片废墟。
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前,却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延续了800多年。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小国,其都城是楼兰城,西汉时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楼兰国的历史尚不清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书中是在《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年。司马迁记载:楼兰,固始一有城墙,近燕泽。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它连接着西南的且末、京觉、扎密、玉田,北接车市,西北的焉耆,东至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西汉时,楼兰总人口14000余人,市场繁忙,街道整洁,佛寺佛塔宏伟。汉朝、匈奴以及周边的一些游牧民族,经常为了楼兰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匈奴势力强大。他们袭击和杀害汉朝使者,抢劫商人。楼兰曾经被他们控制。汉武帝曾经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逼其依附汉朝。然而楼兰听了匈奴美国将计就计,多次阻止并杀害汉族官员。汉昭帝年间,霍光将军派傅介子带领几个武士到楼兰,旨在杀楼兰的国王桂香,取得了桂香氏弟王,改国号鄯善,迁都南方。但是,汉朝并没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建立都城守卫队,设立军事哨所,开井开渠,开垦土地,储存粮食。从此,楼兰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期,楼兰仍在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东汉时,政府大兴土木,开发楼兰。此后数百年间,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然而,我不我不知道这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直到1900年3月,沉寂了1000多年的楼兰古国被考古学家重新发现。著名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一支探险队到达新疆。在寻找水源时,他意外发现了一座埋在沙漠中的古城。次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这座神秘的城堡继续他的发掘,发现了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和大量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文物。经过鉴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已久的楼兰古城。至此,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然而,更大的谜团困扰着探险者们:繁华的楼兰城为什么会消失?虽然后来考古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答案,但并没有定论。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2万平方米,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场地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丫蛋地貌群中。楼兰古城的准确地理位置是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城东、城西残存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是用黄土夯实的,而居民区的院墙是用芦苇扎成捆或用粘土编织柳条建成的。所有的房子都是木质的,房子的门窗依然清晰可辨。市中心有一座独特的土楼,墙厚1.1米,残高2米。它朝南,似乎是古代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堆原是居民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曾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上世纪初仍达到500平方公里,最终于1972年干涸。是什么导致了曾经水富鱼多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广袤的沙漠?是什么原因导致丝绸之路枢纽楼兰古城成为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时至今日,尽管许多学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楼兰古城的兴衰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谜。
目前考古学家普遍认为罗布泊北移是楼兰消失的原因之一。它是水楼兰城一切生命的源泉。罗布泊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竭,树木死亡。所有的市民都放弃了这座城市,留下了一座死城。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最终被沙丘湮灭。
楼兰的消失与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关。楼兰位于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汉、匈奴等游牧民族经常在楼兰土地上挑起战争,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耕种种子,严重破坏水利设施和良好的植被。公元3世纪以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风沙淤积,如今在尉犁东南改道南下,产生了楼兰s这座城市被遗弃了和这个国家被遗弃了很长时间。
也有人认为楼兰毁于瘟疫。一场来自外地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十个居民中九个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人纷纷逃离楼兰。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佛教文化的输入,楼兰失去了创造力和生产力,逐渐失去了生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它的消失。
关于楼兰古国衰落的原因,目前国内外众说纷纭,但公认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楼兰古国的衰落起了重要作用。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真正秘密,也许会在以后的考古工作中被发现,或者永远埋藏在历史真相中。
二、赫赫有名的楼兰古国为何消失其宝藏去了哪里
1900年2月一天傍晚,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掘井取水时发现铁铲丢了,在回找路上狂风大作、漫天风沙,让他无法前行。风暴过后他面前出现了高大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露出了面容。
1901年,斯文.赫定正式挖掘这座古城,随着挖掘的深入,大批珍贵文物如汉文、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粟特文书,以及精美的丝织品、毛织品、木雕饰等出现了,并且古城中的官署、寺庙、僧舍、瞭望塔、马棚、街市等逐渐清晰起来。
比较明显的是,在古城附近,能清楚看到一条东西向的官道,斯文.赫定断定,那便是张骞、班超途经此地的“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回国,将挖掘的文物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之后,希姆莱最终断定:
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楼兰古国”。
顿时,整个世界震惊了!很多人禁不住沙漠的诱惑,先后走进塔克拉玛干,但因历史和环境局限,楼兰古城很多未知宝藏仍然沉睡于地下,等待人们去发现。
楼兰,曾经是中国西域丝绸之路的明珠和著名的沙漠绿洲,但后来由于环境和时势变迁而退出历史舞台,最终淹没在自然和岁月的风尘中。
楼兰,在古代是一个西域小国,据汉史书记载,楼兰是臣服于我国汉朝的属国。
汉昭帝时,楼兰请求大汉朝廷驻军,从此楼兰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重要支点。楼兰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枢纽和前哨,也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国际性中转站。
中国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经著名的敦煌,再西行至楼兰,中国客商到此便可选择不同道路前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再前往长安。
所以,楼兰在古代的西部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但,让人深感疑惑的是,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竟然没有任何记载文献。到了唐代时,由于国家统一、疆土辽阔,唐代大将军到达西域寻找曾经的楼兰,却已无任何蛛丝马迹。
如今,楼兰消失之谜有以下几种说法:
说法1: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5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又被遗弃。
说法2:楼兰衰败于生态恶化比如干旱、缺水等,上游河道被截断后改道,人们被迫离开楼兰。楼兰还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3:楼兰消失是因为罗布泊的迁徙。罗布泊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湖泊,被称为“会迁徙的湖泊”,因为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徙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楼兰人只好弃城别走。
说法4: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开辟有关,经过哈密、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随之失去往日光辉。
说法5: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80~90%的居民生命,侥幸存活的也是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6: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以楼兰地区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家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以上都是人们的猜测,并无史实佐证,为解开楼兰古城的众多谜团,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塔克拉玛干,试图寻找那些埋藏在古城中不可预知的财富,也为了揭开萦绕千年的谜团。
楼兰古城繁荣时究竟是怎样的?人们也只能根据挖掘情况和研究成果,来进行还原。
楼兰古国繁盛时占地约10万平方米,位于罗布泊西北,孔雀河下游,古城四周是雅丹地貌,古城夹在两条古河道中间,古河道注入罗布泊的河流。
古城平面是长方形,东城墙334米,南城墙329米,西城和北城长327米,如今遗址南北城保存较好,东西城受强烈风蚀已居残垣断壁。
城内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有四座建筑遗迹,包括佛塔与三处房址,佛塔采用夯筑方法,呈八角形,用土坯砌筑,比较集中的房址有三处。
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建筑规模最宏大,正中的宫殿为长史署遗址,旁边是附属建筑,建筑形式兼具内地和当地的建筑特点。
官署由土坯砌成,有粗高的门柱,有朱漆的雕梁画栋,这里是古城的权力中心和最豪华的处所。
城东的高大的佛塔,可以窥见当年的宗教情况;城东北有残存的土堆,也就是汉代的驿战遗址;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杨林。
城南是居民区,估计有1.4万人,还有大量建筑遗迹。残存的房屋显示出了中国宅院式的建筑特色,有正房和厢房,屋后还有果园。
还有一组较大的建筑在西城墙下,它们由许多房间组成。楼兰城内渠道东侧的一组房屋,规模宏伟、豪华,是高级官吏邸宅和客馆。
由此推断,楼兰城在被废弃前,城内建筑非常密集;城周围还有集中的墓地,窥见出当时的风俗人情。
楼兰古城的覆灭,让人们深感仓促及突然,更感觉是在骤然间消失的,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个繁华古城陡然间被掩埋在黄沙之下了呢?
史学家孔拉特说过:”楼兰古城的兴衰,是一面世界史的纪念碑“,如今楼兰逐渐重见天日,但其中大量谜团及不可预知的财富,恐怕还要等待世人去揭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三、楼兰遗梦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西域古国名。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戳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我国西汉时期在罗布泊地区有一个楼兰国,它的城廓--楼兰城曾是古丝绸之道上商业经济兴旺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在公元前后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4世纪后竟然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之中,而沦于荒漠。对于楼兰国消失的原因,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河水干涸,也有认为是土地盐碱、瘟疫肆虐、丝路改道、异族入侵等等,至今没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历史上的楼兰国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虽然命运坎坷,楼兰璀璨的文明依旧在其动乱的环境中绽放,其高度的文明耀眼得令人无法漠视。说到楼兰的文明,我们便得来谈谈楼兰这个民族:楼兰人是属於亚利安人种的伊朗系,轮廓分明,五官立体清晰。他们主要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农耕、游牧、采盐等等。楼兰文明中有畜牧文化,有屯田制的农耕文化,还有商业文化。
楼兰古城是丝路上一座相当重要的城市,但只维持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告消失,直至最近才被中外探险家所发现。荒废久远的楼兰古城,呈正方形,每边均约330公尺,城中尽是残破的官署衙门、民居、芦苇围成的院落、佛寺及杯碗器具、钱币等。楼兰古城历经近两千年的风蚀,城墙已残破不堪,但城中尚留有房屋的土墙、木架及篱笆等遗迹。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制陶器、木制用具、五铢钱及汉、魏、晋时代的汉文木简、锦、绢、铜镜、漆器、毛布、毛毯等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物,生动地表明了一代古城--楼兰的繁华。
从楼兰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中,充分表明楼兰的高度文明:有种类多样的丝绸织品,如锦、缎、罗、绮等。出土的丝绸织品,虽经近两千年,但色彩依然绚丽,图案精美,其中有的织法现在早已失传,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丝绸纺织水平的高超。许多中亚商人以及欧洲商人竞相来中国从事丝绸生意。同时,在楼兰遗址还出土了不少具有古希腊文化和中亚文化特徵的雕刻品和艺术品。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出土的这些作为东西方交流证据的大量实物,充分表明楼兰古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很繁忙的。从这些遗物中,我们彷佛听见了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正叮当地响著,载著络绎不绝的商旅,在东西方间来回的穿梭著。多采多姿的印度、希腊文化,便随著骆驼的足迹,在楼兰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大批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尸,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具女尸出土于楼兰遗址,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女尸。
楼兰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早在许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荣。可是在公元3世纪后,楼兰国却神秘地消失了,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
1988年10月2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到达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目的是解开这个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国之谜。
探险队从敦煌启程,进入沙漠,在沙漠中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残迹。遭受风沙侵蚀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现了往昔的容貌。在此,探险队对楼兰消失之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
楼兰总共有12个村,几万人左右,在部落首领领导下,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到米兰。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了。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
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楼兰本来就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国,古楼兰王朝淹没后,剩余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区,与乌孙人,塞人,月氏人,回纥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1、楼兰古城(1)官衙“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2)民居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3)佛塔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2、海头古城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
3、米兰遗址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墙、佛寺的墙基处,东一个西一个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5、小河墓地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6、“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匈奴同志下的楼兰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并受月氏王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楼兰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赋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汉,匈奴争抢楼兰汉武帝初年,西汉政府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武帝又不断派使联络西域,汉使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当道”的楼兰等国,匈奴居间挑拨,并与楼兰多次劫掠汉使,阻断丝路交通。于是楼兰成为西汉政府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从此,汉、匈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从骠候赵破奴领兵攻打车师,并令王恢辅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楼兰王劫掠,于是就率领轻骑700先攻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开始归汉。
匈奴听说楼兰归顺西汉,便发兵击之,楼兰无奈,只好两面应付,分别向匈奴、西汉各遣一质子。后来当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匈奴指示楼兰王伺机拦劫。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呈报朝廷,武帝诏命汉军逮捕了楼兰王,解送长安。西汉政府责问楼兰王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对他实话直说表示赞许,体谅到小国的苦衷,便下令护送其回国,并要求楼兰侦察匈奴的动静。
汉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其国人来汉,请求西汉政府放还质子,欲立为王。但因楼兰质子在汉经常犯法,被处以宫刑,所以西汉政府借口皇帝喜欢质子,不予放还,楼兰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几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将楼兰王在匈奴的质子遣送回国,立为国王。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亲匈奴而远汉,并多次勾结匈奴拦阻杀害汉朝使节。
汉元帝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了忠于匈奴的楼兰王,立楼兰在汉的质子、前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更其国名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感以在国内势单力薄,恐为前王之子所杀,故请求西汉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做为其后盾,并将国都南迁至士泥城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继续存在了400年左右。根据楼兰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证和对古建筑遗址年代的测定,作为一个城镇,楼兰王诞生于西汉晚期以后,东汉魏晋时代是其鼎盛时期
楼兰出土的汉文木简和纸文书共计576件,其中木简412件、纸文书164件,有绝对年号纪载的木简40件、纸文书8件。绝对纪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年号是泰始,其次是咸熙,再现最早的年号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号是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出土的木简和纸文书表明,自曹魏齐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隶属关系,这一时期是楼兰城发展的繁荣时期。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成为鄯善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东汉时,敦煌人索励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楼兰屯田,同时,征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1000余人,横断注滨河(今塔里木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连续屯垦3年,积粟100万。
罗布泊地区发现的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其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记载关于屯田方面的事物。来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随带畜产和各类农具杂物。汉朝在此还设有乡政权的基层官吏——三老。楼兰作为汉代在罗布泊地区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担接待在这条交通线上来住的使节和官吏,汉朝在此还设有管理邮件的机构和官吏,并通过屯田,传播了先进的铁制农业农具和农业耕作方法——牛耕等。
根据史书记载和已发现的考古材料得知,东汉魏晋时期曾在古楼兰设西域长史府,其规模可能介于郡县之间,并具有军屯的特点。据《后汉书·接勇传》记载,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鲁番境内),“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魏晋两朝沿用东汉旧制,仍在西域地区设西域长史府。楼兰出土的木简和文书中,明确记载有“楼兰”地点的,木简有8件,纸文书有10件,记载有西域长史及其下属管衔的木简有7件。它说明曹魏和西晋时期的西域长
四、东汉魏晋时期的楼兰魏晋时期继续在楼兰地区进行屯田,并在西域长史府设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司吏。屯田士卒在古楼兰地区进行开始荒地、修渠筑坝、传播和推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铁制农具,使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楼兰成为魏晋两朝统治西域的前哨阵地。
但是,从总的发展形势来看,自南北朝以后,随着西域统治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丝绸之路新线路的开拓,楼兰作为丝路贸易的中转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渐衰落了。
楼兰出土文物中所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纪年的木简。它表明建兴十八年(330年)后,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楼兰这个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显赫一时的重镇,才逐渐被人们所废弃,从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你要的话我还可以把图片给你````加偶QQ605619103
关于楼兰古国图片,新疆楼兰古国图片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