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土壤盐碱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土地盐碱化如何形成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二、土壤盐碱化是什么
干旱地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可溶盐类,在强烈的地表蒸发作用下,使盐分向土壤表层聚积,各种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聚的过程叫土壤盐碱化。
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3%时即属盐土。盐土最主要的特征是含有大量易溶性盐,一般包括Na+,Ca2+,Mg2+等3种阳离子和Cl-,
等4种阴离子所组成的各种盐类。碱土最主要的特征是表层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或重碳酸钠,胶体中富含代换性钠,并具有强碱性反应,其形成是由于盐土发生碱化作用的结果。例如,含有大量Na2CO3(苏打)的盐土,即可发生碱化作用,这是由于Na2CO3水解产生大量的碱而造成的,其反应式如下:2Na2CO3+4H2O→4NaOH+2H2CO3其次,中性盐(NaCl,Na2SO4)含量高的盐土当淋溶作用加强时,也可发生碱化作用,尤其是含钠盐较多的土壤更易发生,其反应如下式:土壤(Ca2+,Mg2+)+4Na+(盐分)→土壤(4Na++)+Ca2++Mg2+土壤(2Na+)+2H(OH)→土壤(2H+)+NaOH土壤(2Na+)+H(HCO3)→土壤(2H+)+Na2CO3盐土和碱土在其形成和分布过程中往往很难区分,盐化和碱化现象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所以盐土、碱土又通称为盐碱土。
盐碱化主要的危害是土壤盐含量太高(超过0.3%),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三、土壤盐碱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
我国的盐碱土大多分布在北方,主要有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一些低洼地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的西部及滨海地区,总面积约1亿亩。
1.干旱气候是盐碱土形成的重要条件
新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决定了土壤上行水流为主的水分运动,使土壤可溶性盐上升积聚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壤普遍积盐。地层和土壤母质含盐高也为盐碱土形成提供了盐源。
2.封闭式的地貌水文特点是形成盐碱土的强化因素
新疆的河流大多为四周高山环抱的内陆河,都以盆地中心低洼地为归宿,使盐分不断汇集于盆地之中。
3.地表和地下径流是形成盐碱土的主要动力
地表、地下径流流经含盐高地层,溶解并携带大量盐分,使流经地区土壤盐渍化或通过强烈蒸发使土壤表层盐分积聚,形成大面积盐渍土。
4.盐生植物是形成盐碱土的促进因素
其根系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同时,将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的盐分带入体内,残体分解和散落时,将盐分积于表土。
灌溉不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是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根本原因。
1)渠道和平原水库渗漏大以及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2)重灌轻排,排水出路不畅,使地下水位难以降低。
3)上排下灌,恶化的水质进入农田。上游排水就近排入河道,下游再引灌,使盐分重新带入农田。
三、土地盐渍化与土地盐碱化的区别是什么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土地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以我目前的水平,盐碱化是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的统称,而盐渍化和盐化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
然后来说说盐化和碱化的差别,盐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升高,超过一定阈值的过程。但由于土壤本身特点、地下水、气候等因素不同,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种类和组成是不同的。当土壤中含有碱性较强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时,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升高会造成ph值的明显上升,这个过程叫做碱化。
关于土壤盐碱化和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